中國水利水電出版傳媒集團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伙伴
打造水電知識資源中心、水電知識服務中心
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
尹琨
2022-01-24
本報訊 (記者尹琨)針對漢字使用中存在的不規范問題,中宣部出版局日前在京召開規范使用漢字工作座談會,就出版、影視、媒體等領域加強用字管理進行座談交流。
據不完全統計,截至2020年年底,國內有字庫廠商近80家、各類字體產品近5000款。在實際應用中,“丑書”“怪書”“江湖體”等罔顧漢字規范書寫要求的拙劣字體,干擾誤導人們特別是青少年的審美趣味,對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造成負面影響。
目前,中國出版協會正在攜手有關單位起草關于出版、影視及相關新媒體領域規范使用漢字的倡議。全國新聞出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等單位正在開展研究,從正確性、規范性、美觀性等維度,以及應用場景等角度豐富完善規范使用漢字的相關國家標準、行業標準,為規范用字提供技術支撐。
專家學者與業內人士提出,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,漢字的規范使用不應止于對與錯,更需明辨美與丑,要通過加強漢字書寫規范意識與審美趣味的培養,把漢字之美傳承下去。
對于字庫企業來說,在產品研發中,要提高審美意識,做好教育,加強規范指導,通過彰顯書法的魅力,推動行業健康發展。出版、影視、媒體也應以身作則,在重點產品、品牌欄目、深度報道和數字媒介中,優先選用符合漢字書寫規范、符合書法專業審美、滿足受眾需求的字體,選用技法完備、內涵豐富、品質精良的字體,引導社會提高用字審美水平,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。